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区别

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变部位、病原体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原则上。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累及直径小于2毫米的细支气管及周围组织,病变呈弥漫性分布;肺炎则发生于肺泡和肺间质,病灶多呈局限性。前者病理改变以黏膜水肿、黏液栓形成为主,后者以肺泡腔内炎性渗出为特征。
毛细支气管炎约80%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致病;肺炎病原体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支原体等。病毒性肺炎与毛细支气管炎存在病原重叠,但细菌性肺炎具有显著差异。
毛细支气管炎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喘憋、呼气相延长,肺部听诊闻及哮鸣音;肺炎以发热、咳嗽伴脓痰多见,听诊可有湿啰音。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而肺炎患者常见胸痛及叩诊浊音。
胸部X线检查中,毛细支气管炎可见肺过度充气、支气管壁增厚,罕见实变影;肺炎则表现为斑片状或节段性浸润阴影,严重者出现肺叶实变。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毛细支气管炎的"树芽征"与肺炎的磨玻璃影差异。
毛细支气管炎以氧疗、雾化支气管扩张剂为主,重症需机械通气;细菌性肺炎需使用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存在争议,而肺炎合并脓胸时需引流治疗。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二手烟暴露。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证每日饮水量。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观察呼吸频率、体温变化,若出现口唇发绀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婴幼儿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以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