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体重不长是怎么回事

早产儿体重增长缓慢可能由喂养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感染性疾病、代谢异常、慢性缺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营养支持、定期监测、家庭护理等方式改善。
早产儿吸吮力弱、胃容量小导致摄入不足。母乳喂养需采用少量多次方式,必要时使用母乳强化剂或专用配方奶。每日需记录摄入量,确保每公斤体重达到150-180毫升奶量。
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出现乳糖不耐受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等症状。需采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严重时需禁食并接受静脉营养支持。
败血症、肺炎等感染会增加能量消耗。可能伴随发热、呼吸急促、反应低下等表现。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灶。
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代谢缺陷会影响营养利用。需通过新生儿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测明确诊断,针对性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或特殊配方奶粉。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口唇发绀、呼吸费力等症状。需持续氧疗,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需手术矫正。
早产儿居家护理需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每日进行抚触按摩促进消化。定期测量头围、身长、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每周体重增长应达15-30克/公斤。出现喂养困难、活动减少、体温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额外补充500千卡热量,保证母乳营养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