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不幸查出口腔癌,医生忠告:嘴里若有这些迹象,尽早就医

关键词: #口腔癌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溃疡两周不见好,吃饭时总感觉有异物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江西一位50多岁的阿姨,就因为忽视了嘴里这些"小问题",最终被确诊为口腔癌。别以为癌症离我们很远,口腔健康问题往往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1、经久不愈的溃疡
普通溃疡一般1-2周自.愈,如果超过两周不见好转,边缘还变得硬硬的,就要提高警惕了。
2、不明原因的肿块
口腔内出现无痛性肿块,摸起来质地较硬,且逐渐增大,这可能是肿瘤生长的表现。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红色斑块,表面粗糙,这种病变有癌变风险,医学上称为"癌前病变"。
1、长期吸烟喝酒
烟草中的致癌物会直接刺激口腔黏膜,酒精则会增加致癌物的吸收。两者叠加,风险倍增。
2、咀嚼槟榔
槟榔中的槟榔碱会损伤口腔黏膜,长期咀嚼会导致黏膜纤维化,进而可能发展为口腔癌。
3、不良修复体刺激
不合适的假牙、尖锐的牙尖长期摩擦口腔,会造成慢性刺激,增加癌变风险。
1、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做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医生能发现肉眼看不到的早期病变。
2、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减少细菌滋生,降低炎症发生几率。
3、均衡饮食
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物质,增强黏膜抵抗力。
1、及早就医
发现可疑症状不要拖,及时到口腔科或头颈外科就诊,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2、避免自行处理
不要用偏方治疗口腔溃疡或肿块,不当处理可能延误病情。
3、保持良好心态
即使确诊也不要过度恐慌,现代医疗手段对早期口腔癌治疗效果很好。
口腔健康亮红灯时,身体其实会给很多提示。那位江西阿姨的经历提醒我们,对口腔异常要多一分警惕。记住:预防胜于治疗,日常多关注口腔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才能把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起,好好照看这张"吃饭的家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