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新生儿贫血怎么办 纠正早产儿贫血从3方面入手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解读者
15次浏览

关键词: #贫血 #早产 #贫血怎么办

早产新生儿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输血治疗、调整喂养方式等方式纠正,通常由铁储备不足、红细胞生成减少、医源性失血等原因引起。

1、补充铁剂:

早产儿体内铁储备不足是贫血常见原因。铁剂可选用蛋白琥珀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等口服制剂,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计算剂量。补充期间需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避免铁过量导致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母乳喂养儿需在2周龄后开始预防性补铁。

2、输血治疗:

当血红蛋白低于80克/升或出现喂养困难、心动过速等症状时需考虑输血。输血前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选择辐照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每次输血量按10-15毫升/千克计算,输血后需监测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回升情况。

3、调整喂养:

强化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可提供充足营养。喂养时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50-180毫升奶量,逐步增加至200毫升。添加维生素E可减少溶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有助于红细胞生成。喂养不耐受者需采用微量喂养方式。

4、促红素治疗: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适用于体重小于1.5千克的早产儿。每周皮下注射3次,疗程4-6周。治疗期间需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同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E。该治疗可减少输血需求,但需警惕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5、预防感染:

感染会加重贫血程度。需严格执行手卫生,限制探视人数。出现发热、喂养量下降等感染征象时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对确诊感染者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避免使用抑制骨髓造血的药物。

早产儿贫血纠正期间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保证每日睡眠16-20小时。出院后每2周复查血常规,持续补铁至纠正月龄12个月。喂养时保持适宜环境温度,采用少量多次方式。家长需学习识别呼吸急促、肤色苍白等危急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适当进行抚触和被动运动可促进消化吸收,但需避免过度刺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