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怎么回事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可能由肛腺感染、免疫力低下、外伤刺激、糖尿病控制不佳、克罗恩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脓肿切开引流、坐浴缓解、控制基础疾病、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
肛腺位于肛管齿状线附近,当腺体开口堵塞时易滋生细菌形成感染灶。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群,感染可沿疏松结缔组织扩散形成脓肿。早期表现为肛门跳痛和局部红肿,需及时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或放化疗患者,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易继发感染。这类患者脓肿发展迅速,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在抗感染同时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肛裂未及时处理或直肠镜检查造成黏膜损伤,可能使细菌侵入深层组织。典型表现为排便后剧烈疼痛伴肛门坠胀感,早期可用高锰酸钾坐浴促进炎症吸收。
血糖持续升高会损害白细胞吞噬功能,患者易反复发生肛周感染。特征为脓肿范围大且愈合缓慢,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以下,必要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这种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常伴发肛周病变,表现为多发性复杂瘘管和脓肿。患者多有腹泻、腹痛病史,需通过肠镜确诊后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等生物制剂控制活动期炎症。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使用温水冲洗;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选择高纤维的燕麦、火龙果等预防便秘;急性期可尝试金银花、蒲公英煎水熏洗;若出现发热或肛门剧烈搏动性疼痛,需立即到肛肠外科就诊。术后恢复期应定期换药,使用环形坐垫减轻压迫,3个月内避免骑自行车等摩擦肛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