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烧和普通发烧的区别

艾滋病相关发热与普通发热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伴随症状及病程特点,前者多由免疫缺陷继发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引起,后者常为自限性感染所致。
艾滋病发热源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崩溃后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或淋巴瘤等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普通发热多由流感病毒、链球菌等常见病原体引发上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
艾滋病发热多表现为持续4周以上的长期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5℃之间,可伴有盗汗症状。普通发热通常急性起病,体温可超过39℃,使用解热药物后3-5天内多能缓解。
艾滋病患者发热时常合并体重下降超过10%、持续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消耗性症状。普通发热多伴随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局部感染体征,通常无显著体重变化。
艾滋病患者血常规可见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CD4细胞计数常低于200个/μl,血清学检测HIV抗体阳性。普通发热者白细胞计数多升高或正常,CRP等炎症指标增高,HIV检测结果为阴性。
艾滋病相关发热需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针对机会性感染的抗生素(如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肺孢子菌肺炎),普通细菌性发热对常规抗生素治疗反应良好。
对于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伴体重下降者,建议及时进行HIV抗体筛查。确诊艾滋病患者出现发热时应立即就医评估机会性感染风险,日常需保持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避免生冷食物,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普通发热期间建议多饮水、保持充足休息,体温超过38.5℃可考虑物理降温,若3天无缓解需就医排除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