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染上艾滋病后有哪些典型症状

孕妇感染艾滋病后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反复口腔溃疡、体重骤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及机会性感染等典型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孕妇的影响主要有免疫系统受损、病毒母婴传播风险增加、合并症发生率升高、胎儿发育异常概率上升及产后恢复困难。
艾滋病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孕妇可能出现持续4周以上38℃以上的不规则发热。这种发热对抗生素治疗反应差,常伴有夜间盗汗,需通过HIV抗体检测与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鉴别。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白斑是典型表现,好发于舌缘和颊黏膜,呈现凝乳状伪膜。严重者可发展为食管念珠菌病,影响进食。孕妇激素变化会加重溃疡程度,需进行抗真菌治疗。
孕妇感染后3个月内体重可能下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与病毒消耗营养、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有关。这种消瘦不同于孕吐引起的体重波动,往往伴随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全身多组淋巴结(颈后、腋窝、腹股沟)对称性肿大是免疫系统持续激活的表现,直径常超过1厘米且质地坚硬。妊娠期淋巴结肿大需与妊娠反应性淋巴结增生鉴别,持续3个月以上有诊断价值。
免疫缺陷导致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弓形虫脑炎等特殊感染风险增加。孕妇可能出现顽固性咳嗽、意识障碍等非典型症状,CD4+T淋巴细胞计数通常低于200个/μL,需紧急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确诊感染的孕妇应即刻启动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推荐齐多夫定联合拉米夫定的基础方案。日常需保证每日2500千卡以上热量摄入,重点补充维生素A、B族及锌元素。避免生食及未消毒乳制品,每2周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分娩方式建议择期剖宫产,产后禁止母乳喂养并持续进行新生儿预防性用药。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预防宫颈病变,心理干预需贯穿整个围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