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结核伴椎旁脓肿怎么处理

传染科编辑 医颗葡萄
6次浏览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颈椎结核伴椎旁脓肿需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脓肿引流、脊柱稳定手术、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综合处理。该病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脊柱结构破坏、局部血行扩散及延误治疗等因素引起。

1、抗结核治疗:

标准化疗方案包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用药,疗程需持续9-18个月。药物需覆盖增殖期和休眠期结核菌,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耐药情况需调整为二线抗结核药物。

2、脓肿引流:

对于直径超过3厘米的椎旁脓肿,需在CT引导下行穿刺引流或开放引流术。引流液应送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术后需持续负压吸引。合并神经压迫症状时需急诊手术减压。

3、脊柱稳定手术:

当出现椎体破坏超过50%、后凸畸形大于40度或神经功能损害时,需行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内固定术。前路手术可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后路手术能重建脊柱稳定性,必要时需前后路联合手术。

4、营养支持:

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1.5-2克蛋白质摄入,重点补充维生素A、D和锌元素。可选用高蛋白营养粉、乳清蛋白和鱼油等营养补充剂。合并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和叶酸。

5、康复训练:

急性期过后需进行颈托保护下的等长收缩训练,6周后逐步增加颈椎活动度练习。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透热疗法和超声波治疗,后期需加强颈肩部肌肉力量训练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患者需长期佩戴颈托保护直至影像学显示骨性融合,睡眠时使用低枕保持颈椎中立位。饮食应保证每日2500千卡以上热量,多食用鸡蛋、瘦肉和深绿色蔬菜。康复期避免颈部剧烈转动和负重活动,每3个月复查颈椎MRI评估病灶变化。出现发热或神经症状加重需立即返院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