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增加液体摄入、局部热敷、调整排尿习惯、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急性细菌性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不良卫生习惯、性活动等因素引起。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临床常用抗生素包括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头孢克肟等,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抗生素疗程通常为3-7天,复杂感染需延长至7-14天。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以避免耐药性产生。
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可稀释尿液并增加尿量,通过机械冲刷作用减少膀胱内细菌数量。建议分次少量饮用,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增加膀胱负担。可选用白开水、淡茶或蔓越莓汁等饮品,蔓越莓中的原花青素可抑制细菌黏附膀胱黏膜。
下腹部热敷可缓解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不适。使用40-45℃热水袋或暖宝宝敷于耻骨上方,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但需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热敷期间建议保持卧位以增强效果。
每2-3小时主动排尿1次,避免憋尿行为。排尿时采取放松姿势,完全排空膀胱残余尿。女性排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会阴部。性活动后及时排尿可冲洗尿道口细菌,建议性交前后各排尿1次。夜间排尿1-2次可减少尿液浓缩对膀胱的刺激。
保持每日15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阴道冲洗液破坏菌群平衡。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缩。反复感染者需排查糖尿病、泌尿系结石等基础疾病。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及含咖啡因饮料,选择冬瓜、黄瓜等利尿食材辅助治疗。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可增强膀胱功能,但急性期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发热或腰痛需警惕肾盂肾炎可能。治疗结束后1周建议复查尿常规确认疗效,半年内复发3次以上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复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