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宝宝肠套叠 判断宝宝肠套叠的3个方法介绍

关键词: #宝宝
关键词: #宝宝
判断宝宝肠套叠可通过观察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及果酱样便三个典型症状。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需及时就医避免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肠套叠患儿会出现规律性腹痛,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哭闹,双腿蜷曲至腹部,面色苍白伴出汗。哭闹持续3-5分钟后短暂缓解,间隔10-20分钟反复发作。这种特征性哭闹与普通肠绞痛不同,后者哭闹无固定规律且程度较轻。
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触诊右上腹或中上腹,可触及腊肠样包块,表面光滑且位置固定。包块形成是因为回肠套入结肠后局部肠管增粗,触诊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挤压导致肠管损伤。
发病6-12小时后可能出现血便,粪便呈暗红色果酱状,此为肠黏膜缺血坏死与血液混合所致。早期可能仅见少量血丝,随着病情进展便血加重。需与细菌性痢疾的脓血便区分,后者多伴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
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增加肠道负担。就医后通过空气灌肠造影可确诊,发病24小时内多能通过气压复位治愈。日常需注意科学添加辅食,避免肠道蠕动紊乱;流感季节警惕肠道病毒感染诱发肠套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发病率。若宝宝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