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怎么回事

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可能由过敏性鼻炎、感冒、血管运动性鼻炎、鼻窦炎、环境刺激物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避免过敏原、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免疫治疗等方式缓解。
过敏性鼻炎是最常见原因,主要由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触发。免疫系统释放组胺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痒。确诊需结合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治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中重度患者需联合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常出现这些症状,多伴随咽痛和低热。鼻病毒等病原体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通常具有自限性。建议多饮水休息,症状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缓解鼻塞,但需注意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非过敏因素导致的鼻黏膜高反应状态,常见诱因包括冷空气、烟雾、强烈气味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张和腺体分泌亢进,临床表现与过敏性鼻炎相似但无明确过敏原。可尝试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严重者需使用异丙托溴铵鼻喷雾剂控制分泌。
细菌或病毒感染鼻窦时可能出现这些前驱症状,后期多转为脓性鼻涕伴头痛。急性细菌性鼻窦炎需抗生素治疗,慢性患者需鼻内镜评估解剖结构异常。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减轻黏膜水肿,配合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促进分泌物排出。
甲醛、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直接刺激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引发防御性喷嚏反射。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慢性鼻炎,建议改善通风条件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职业暴露人群需佩戴防护口罩,出现持续症状应进行环境污染物检测。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床上用品。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猕猴桃、深海鱼,有助于减轻黏膜炎症。外出佩戴口罩可阻隔大部分过敏原和污染物,鼻腔干燥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喷雾保湿。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黄绿色脓涕、面部胀痛等表现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鼻息肉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