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退热糖浆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感冒退热糖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伤、消化系统不适、掩盖真实病情及药物依赖等危害。常见风险包括成分不耐受、代谢负担加重、胃肠道刺激、延误诊疗和滥用风险。
部分患儿对糖浆中的解热镇痛成分或辅料存在过敏风险,表现为皮肤红疹、瘙痒甚至喉头水肿。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可能诱发严重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糖浆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或肾小管损伤。婴幼儿肝肾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
退热成分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呕吐,糖浆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会扰乱肠道菌群平衡。部分患儿用药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空腹服用时症状加剧。
退热糖浆仅缓解发热症状,可能掩盖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的早期表现。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精神萎靡时,单纯依赖糖浆会延误病原学治疗时机。
家长频繁使用糖浆退热可能导致耐药性,部分患儿会出现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反复用药还可能引发心理依赖,抗拒其他治疗方式。
患儿发热时应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保证每日饮水量,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监测体温变化频率,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如持续高热或伴随抽搐、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联合使用多种退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