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上肢活动受限与疼痛,通常由牵拉手臂导致桡骨头从环状韧带中滑脱引起。
患儿多因手腕或前臂被突然牵拉导致发病,如家长提拉孩子单侧手臂上下台阶、穿脱衣袖时用力过猛。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的软骨结构在纵向拉力作用下易从环状韧带中部分脱出,形成半脱位状态。
5岁以下儿童桡骨头呈椭圆形且直径较小,包绕桡骨头的环状韧带相对松弛。这种特殊的解剖结构使桡骨头在受到纵向牵引力时容易滑脱,成年后随着骨骼发育成熟发病率显著降低。
患儿受伤后立即出现患肢下垂呈半屈曲位,拒绝主动上举或旋转前臂,触碰肘关节外侧时哭闹加剧。X线检查通常无骨质异常,通过典型病史和体征即可确诊。
医师采用旋后屈肘法进行手法复位,一手固定患儿肘部,另一手握其腕部使前臂旋后同时屈曲肘关节至90度,听到弹响提示复位成功。复位后无需固定,但需避免短期内再次牵拉患肢。
避免单侧提拉儿童手臂,抱起时应同时托住腋下;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减少穿衣时的牵拉;教育看护者注意保护儿童肘关节,玩耍时避免突然拽拉上肢。
日常护理中需注意观察患儿复位后24小时内的活动情况,若仍有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可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豆腐、芝麻等促进骨骼发育,避免剧烈运动2-3天。看护者应掌握正确的抱姿与牵扶方法,儿童户外活动时建议穿着防滑鞋以减少跌倒时被拽拉的风险,睡眠时避免患侧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