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和胃溃疡有什么区别

胃糜烂与胃溃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变深度、症状特征及并发症风险三个方面。胃糜烂指胃黏膜表层损伤未穿透肌层,胃溃疡则是黏膜全层破损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两者差异主要涉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愈合周期及癌变风险。
胃糜烂的病理改变局限于黏膜上皮层和固有层,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伴点状出血,但基底无纤维化。胃溃疡则突破黏膜肌层形成火山口样凹陷,溃疡底部可见灰白色苔膜,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集中。深度差异直接决定愈合速度,浅表糜烂通常7-10天修复,而溃疡需4-8周。
胃糜烂多表现为餐后上腹隐痛或灼热感,症状具有间歇性,服用抑酸药可快速缓解。胃溃疡疼痛更具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呈空腹痛,胃溃疡多为餐后半小时疼痛,常伴夜间痛醒,疼痛程度与进食关系更密切。
胃糜烂出血多为毛细血管渗血,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或呕咖啡样物。胃溃疡可侵蚀黏膜下血管导致喷射性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出现呕鲜血或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溃疡面越深,血管暴露风险越高。
单纯胃糜烂几乎不发生癌变。胃溃疡存在1%-3%的癌变风险,尤其位于胃大弯侧、直径超过2厘米的慢性溃疡需警惕。内镜随访时溃疡边缘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等特征提示恶变可能,需多点活检确诊。
胃糜烂以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黏膜保护剂为主,疗程4-6周。胃溃疡需延长抑酸疗程至8-12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加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难治性溃疡或出现穿孔、梗阻等并发症需考虑外科干预。
日常养护需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饮食。胃糜烂患者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保护黏膜,胃溃疡患者应严格戒酒。两者均建议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适度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胃肠蠕动。定期复查胃镜对评估疗效至关重要,出现持续消瘦、贫血或疼痛规律改变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