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应差、体温异常、呼吸异常、消化系统症状、皮肤黏膜改变。
患儿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哭声减弱或高尖,吸吮力下降甚至拒乳。部分患儿出现肌张力低下或增高,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这些神经系统症状与细菌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约60%患儿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5℃以上;20%表现为体温不升(低于36℃),多见于早产儿或重症患儿。体温波动往往提示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趋势。
表现为呼吸急促(>60次/分)、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可能伴随呻吟、鼻翼煽动等。肺部听诊可能出现湿啰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这些症状与炎症介质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常见腹胀、呕吐、腹泻,大便性状改变如黏液便或血便。部分患儿出现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消化系统症状源于肠道菌群移位及全身炎症反应对消化功能的抑制。
可见皮肤黄染加重或退而复现,瘀点瘀斑,局部化脓性病灶如脐炎、脓疱疹。严重者出现硬肿症或大理石样花纹,提示微循环障碍。皮肤表现往往能提供感染入侵途径的线索。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需保持适宜环境温度,采用母乳喂养以增强免疫力,注意脐部及皮肤清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出入量,避免交叉感染。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治疗期间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充足热量摄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