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还会得吗

得过手足口病仍可能再次感染。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不同病毒型别间无交叉免疫,重复感染主要与病毒变异、免疫力差异、接触传播、卫生习惯及疫苗接种情况有关。
手足口病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20余种血清型,各型病毒结构差异大。首次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仅对同型病毒有效,若接触其他型别病毒仍可致病。病毒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原有抗体失效。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且维持时间短。部分儿童感染后抗体持续时间不足6个月,随着抗体水平下降,再次接触同型病毒时仍存在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通过粪口、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幼儿园等集体机构易发生交叉感染。即使曾患病,若持续接触患病儿童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尤其是未做好手卫生时,重复感染概率显著增加。
饭前便后不洗手、共用毛巾餐具等不良习惯会增加病毒接触机会。患者粪便排毒时间可达数周,玩具等物品表面病毒存活时间长,卫生管理不到位时易导致病毒反复侵入。
目前国内EV71疫苗仅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对其他型别病毒无保护作用。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后未产生足够抗体者,面临更广泛的病毒暴露风险。
预防重复感染需加强手卫生,使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衣物餐具煮沸消毒;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日常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深绿色蔬菜及优质蛋白,保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集体机构需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出现发热、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鉴别病毒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