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需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病毒血清学检测及心脏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早期明确病因对预后至关重要。
心电图是筛查心肌损伤的基础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ST-T改变或传导阻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严重者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评估病情进展。
通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急性期患儿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肌钙蛋白特异性较高,持续监测可判断心肌坏死范围及恢复情况。
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如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减弱或心包积液。斑点追踪技术可早期发现亚临床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对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检测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特异性抗体IgM/IgG,辅助明确病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直接检测心肌组织或血液中的病毒核酸,但需注意假阳性可能,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心肌延迟强化显像能精准识别心肌水肿、纤维化等病变,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心肌炎的诊断敏感性达75%以上。该检查无辐射,可重复用于疗效评估,但需患儿配合屏气动作。
确诊患儿需严格卧床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量至心肌酶恢复正常。饮食宜选择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粥、蒸蛋羹等,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与心功能。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胸闷、乏力等症状加重,出现心率持续增快或水肿需立即复诊。保持居室通风,避免交叉感染,疫苗接种应按计划推迟至病情稳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