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由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药物或化学物质暴露、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治疗、去除诱因、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部分患儿存在DBA1或DBA2等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障碍。这类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上首选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小病毒B19感染可选择性抑制红系祖细胞,表现为突发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减少。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慢性感染者需联合免疫调节治疗。
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可能攻击红系造血细胞,表现为正细胞性贫血伴骨髓红系前体细胞减少。可采用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周期通常需6个月以上。
氯霉素、苯妥英钠等药物及苯类化合物可能抑制骨髓红系造血。确诊后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重度贫血者需输注洗涤红细胞,同时监测骨髓恢复情况。
骨髓基质细胞功能缺陷会影响红系祖细胞增殖,这类患儿常合并生长发育迟缓。除常规治疗外,可尝试促红细胞生成素,必要时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儿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富含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缺氧,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以预防感染。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接种疫苗需避开免疫抑制治疗期。居住环境应避免接触化学毒物,出现发热或贫血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