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家人怎么预防被传染

肺结核可通过隔离措施、环境消毒、个人防护、药物预防及疫苗接种等方式预防家人被传染。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预防需从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阻断及易感人群保护三方面入手。
患者需单独居住,保持房间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密封丢弃。家庭成员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减少密切接触。
患者居住环境需定期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被褥衣物需用沸水浸泡30分钟以上后清洗,阳光暴晒6小时以上可有效杀灭结核杆菌。患者痰液需用5%苯酚溶液浸泡2小时后再处理。
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处理患者分泌物时需戴一次性手套。护理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家庭成员应避免面对面交谈,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阳性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常用预防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需规律服用6-9个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应尽快补种,接种后2-3个月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确认免疫效果。青少年及成人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且无接种禁忌,可考虑复种卡介苗增强免疫力。疫苗接种虽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家庭成员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A、C、D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取暖时注意湿度维持在40%-60%。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