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次数多是肠癌?专家称:大便形状该小心,才是肠癌的征兆

肿瘤科编辑 医语暖心
14次浏览

关键词: #肠癌 #大便

每天跑好几次厕所,是不是肠癌找上门了?先别急着吓自己!排便次数多可能只是最近饮食变化引起的,真正要警惕的是那些"会说话"的大便形状。医学界有个有趣的说法:肠道是人体第二个大脑,而大便就是它发来的"健康短信"。

一、这些大便形状在"报.警"

1、铅笔便:持续出现的细条状

当肠道出现占位性病变时,大便通过受阻就会变细。如果连续2周以上排出像铅笔一样细的大便,特别是伴随排便不尽感,建议做个肠镜检查。

2、黏液便:带着果冻状分泌物

正常大便表面有少量黏液是肠道润滑液,但如果黏液量明显增多、呈拉丝状,甚至带有血丝,可能是肠道炎症或肿瘤导致的异常分泌。

3、羊粪蛋:颗粒状硬结便

虽然不算典型肠癌表现,但长期便秘造成的粪块摩擦肠壁,会增加肠道病变风险。这类人群要多关注排便习惯改变。

二、真正危险的排便变化

1、里急后重:总是排不干.净

排便后马上又有便意,却排不出或只能排出少量黏液,这种"假性腹泻"可能是直肠肿瘤刺激导致的。

2、排便习惯突变

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变得不规律,比如从每天1次变成一天多次或几天一次,这种毫无原因的突然改变值得警惕。

3、便血颜色有讲究

鲜红色血可能是痔疮,但暗红色或柏油样黑便,特别是混在大便里的血,往往提示消化道出血位置较高。

三、肠癌筛查的黄金法则

1、40岁后要做第一次肠镜

即使没有症状,40岁也该做基线检查。如果发现息肉,根据病理类型确定复查间隔。

2、粪便潜血试验别嫌麻烦

每年做一次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连续3天取样更准确。检查前3天要避免吃红肉、动物血等干扰结果。

3、肿瘤标志物不是诊断标准

CEA等指标升高不一定就是肠癌,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日常护肠三件套

1、膳食纤维要会吃

每天25-30克膳食纤维,来自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突然大量补充反而可能引起腹胀。

2、运动方式有讲究

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但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造成肠扭转。

3、排便习惯要培养

固定时间如厕,不超过5分钟。有便意别忍着,但也不要久坐马桶玩手机。

其实多数排便异常都是良性疾病引起的,比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重要的是学会区分正常波动和危险信号。记住一个原则:持续两周以上的排便改变就该看医生,特别是伴随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时。现在就去观察下今天的大便吧,它可能正在告诉你重要的健康信息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