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肿瘤科编辑 医颗葡萄
30次浏览

关键词: #肿瘤 #神经

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通常是起源于纵隔内神经组织的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等类型。这类肿瘤多数生长缓慢且为良性,但少数可能具有恶性倾向或引起压迫症状。

1.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孤立性肿块,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咳嗽或无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均匀强化的圆形或椭圆形占位。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如胸腔镜辅助下肿瘤摘除术,术后复发概率较低。

2.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多见于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由神经内膜细胞增生形成。肿瘤质地较软且无包膜,可能沿神经走行生长。部分患者伴有皮肤咖啡斑或腋窝雀斑。对于引起压迫症状的肿瘤,可采用开放性手术切除,但需注意保护邻近神经结构。

3.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好发于后纵隔。肿瘤可能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血压波动或代谢异常。病理检查可见成熟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网。完全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对功能性肿瘤需术前药物控制血压。

4.恶性神经鞘瘤

恶性神经鞘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特性,可能发生远处转移。患者常表现为快速增大的肿块伴持续性疼痛。病理可见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治疗需广泛切除联合放疗,必要时采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

5.副神经节瘤

副神经节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位于主动脉肺动脉窗。肿瘤血供丰富,可能引起咯血或上腔静脉综合征。术前血管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嗜铬粒蛋白等标记物。

确诊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需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肿瘤出血,术后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营养支持以高蛋白饮食为主,但功能性肿瘤患者需限制酪氨酸摄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