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有什么特点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黑便呕血等特点。消化性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胃黏膜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钝痛或灼烧感。疼痛通常位于剑突下或偏左,与进食有明确关联。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多见于空腹时或夜间。疼痛可能呈周期性发作,春秋季节易加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反酸嗳气因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患者常感觉胸骨后灼热感或口中有酸苦味。嗳气多与胃内气体增多有关,可能伴随腹胀不适。症状在平卧或弯腰时加重,直立位可减轻。此类症状可能与胃排空延迟、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有关,建议避免饱餐后立即平卧,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恶心呕吐多发生在溃疡活动期,呕吐物可含未消化食物或酸味胃液。胃溃疡患者呕吐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但十二指肠溃疡呕吐后疼痛通常无改善。长期呕吐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治疗。若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提示可能存在上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等止吐药物。
食欲减退与溃疡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患者可能因进食后疼痛而主动减少食量。长期食欲不振可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尤其常见于老年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味觉异常或特定食物厌恶,如油腻食物不耐受。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选择易消化食物,必要时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胰酶肠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黑便呕血是溃疡并发出血的特征表现,呕血可能呈鲜红色或咖啡色,黑便呈柏油样且有特殊臭味。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心悸等失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此类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禁食并急诊治疗。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需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止血药物常用云南白药胶囊、凝血酶冻干粉等。
消化性溃疡患者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浓茶咖啡。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压力。遵医嘱规范用药,尤其需完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全程疗程。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腹痛加重、反复黑便、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排除恶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