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怎么形成的 四个原因促使肠套叠形成

中医养生编辑 医普观察员
28次浏览

肠套叠可能由肠蠕动异常、肠道息肉、肠道感染、肠道肿瘤四个原因引起。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等方式治疗。

1、肠蠕动异常

肠蠕动节律紊乱可能导致肠管异常套叠。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时容易出现肠蠕动不协调,肠管近端剧烈蠕动将远端肠管推入相邻肠腔。发病时可能出现阵发性哭闹、屈膝缩腹等症状。确诊后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必要时需行肠套叠复位术。

2、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可能成为肠套叠的起点。息肉突出于肠壁时可改变肠管正常蠕动方向,诱发近端肠管套入远端。患者可能出现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等症状。治疗需通过结肠镜切除息肉,严重时需行肠切除吻合术。

3、肠道感染

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能改变肠管解剖位置,导致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常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可配合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

4、肠道肿瘤

肠道肿瘤可能破坏肠管正常结构。肿瘤组织可能作为套叠起点,导致肠管异常套入。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手术切除或放化疗,常用术式包括肠段切除术。

预防肠套叠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婴幼儿喂养应规律,添加辅食需循序渐进。出现阵发性腹痛、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肠镜。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调节肠道菌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