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区别

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区别在于致病微生物、典型症状及分泌物特征。细菌性阴道炎通常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则多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两者可通过{分泌物性状差异}、{伴随症状不同}、{诱发因素区别}、{检查方法差异}、{治疗原则不同}等方面区分。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常出现灰白色稀薄分泌物,带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气味加重,分泌物可能均匀附着于阴道壁。霉菌性阴道炎的分泌物呈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无明显异味,但外阴常伴有明显瘙痒,分泌物可能结成块状脱落。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外阴瘙痒程度较轻,部分人可能仅感觉轻微不适或灼热感,排尿时尿道刺激症状较少见。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外阴及阴道黏膜红肿明显,瘙痒剧烈且持续,排尿或性交时可能出现刺痛,严重者可见外阴皮肤皲裂或抓痕。
细菌性阴道炎与频繁阴道冲洗、多个性伴侣或抗生素后菌群紊乱相关,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易复发。霉菌性阴道炎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或血糖控制不佳者,潮湿闷热环境也会增加发病概率。
细菌性阴道炎可通过胺试验阳性(分泌物加氢氧化钾后释放鱼腥味)或线索细胞检查确诊,阴道pH值常超过4.5。霉菌性阴道炎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部分医院采用真菌培养法提高检出率,阴道pH值通常保持4.0-4.5正常范围。
细菌性阴道炎多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阴道栓、克林霉素软膏,严重者需口服甲硝唑片。霉菌性阴道炎以抗真菌治疗为主,常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反复发作者可能联合口服氟康唑胶囊。两种炎症均需避免治疗期间性生活并同步处理诱发因素。
日常需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香皂清洗会阴,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时禁止自行冲洗阴道,建议就医进行分泌物检测明确类型。治疗期间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