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牙髓炎通常由龋齿未及时治疗、牙齿外伤、牙周病逆行感染、牙齿过度磨损、不良修复体刺激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自发性剧痛、冷热刺激痛、夜间痛加重等症状。急性牙髓炎可通过根管治疗、开髓引流、药物镇痛等方式干预。
龋洞深入牙本质深层时,细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牙髓受感染后发生充血水肿,髓腔内压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导致典型跳痛。早期可使用丁香油酚棉球局部安抚,中晚期需行根管治疗术清除病变组织,常用药物包括氢氧化钙糊剂、甲醛甲酚溶液等根管消毒剂。
撞击或咬硬物导致牙冠折裂露髓,或牙震荡引发髓腔内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牙本质小管形成粉红色变色,伴随持续性钝痛。需在24小时内进行活髓切断术或根管治疗,外伤牙固定后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时,细菌可通过侧支根管或根尖孔逆行感染牙髓。特征为牙齿松动伴咬合痛,X线显示根尖阴影。需同期进行牙周刮治和根管治疗,必要时使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控制混合感染。
长期磨牙症或酸性饮食导致牙釉质缺损,牙本质暴露引发敏感症状。磨损达髓角时可直接刺激牙髓,表现为咀嚼酸痛。早期可用氟化钠甘油糊剂脱敏,严重者需全冠修复隔离刺激,夜间佩戴磨牙垫减少机械磨损。
边缘不密合的烤瓷冠或充填体可能持续压迫牙龈,继发边缘微渗漏导致细菌侵入。常见修复体周围牙龈红肿,叩诊不适。需拆除不良修复体后重新治疗,临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
预防急性牙髓炎需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避免用牙开瓶盖等危险行为,进食后使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出现持续牙痛时忌用患侧咀嚼,可用淡盐水含漱缓解炎症,48小时内就诊可显著提高牙髓保存概率。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牙髓坏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