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乳腺炎

新生儿乳腺炎是指出生后28天内婴儿乳腺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硬结、发热或泌乳现象。新生儿乳腺炎可能与母体激素影响、局部护理不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避免化脓性病变。
胎儿在母体内受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可能导致乳腺导管扩张并分泌少量乳汁。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乳腺肿大,通常无须治疗,但若家长过度挤压或清洁不当,可能继发感染。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婴儿乳房,避免穿戴过紧衣物摩擦局部。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若使用粗糙衣物摩擦、未及时更换被乳汁污染的衣物,或错误采用民间“挤乳头”习俗,易导致乳头破损引发感染。家长需保持婴儿胸部干燥清洁,哺乳后及时擦净残留乳汁,禁止人为挤压乳房。出现轻微红肿时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皮肤微小伤口侵入是主要致病原因,可能伴随38℃以上发热、乳房皮肤发亮、触碰哭闹等症状。需就医进行血常规和超声检查,轻症可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化脓性感染需手术切开引流。家长发现异常泌乳或脓性分泌物须立即就诊。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严重乳腺感染。此类患儿可能出现拒奶、嗜睡等全身症状,需住院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并监测是否并发败血症。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进食量变化。
极少数患儿存在乳腺导管发育异常,导致乳汁淤积继发感染。超声检查可见导管扩张或囊肿形成,需联合使用阿奇霉素颗粒和热敷缓解炎症,反复发作病例需小儿外科介入处理。日常应避免对异常部位施加压力。
家长发现新生儿乳房出现硬块或发红时,禁止热敷、按摩或自行用药。应选择透气棉质衣物,每日用37℃温水清洗后轻轻蘸干。哺乳期母亲需注意手部卫生,避免致病菌通过接触传播。若48小时内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发热,须立即至儿科或小儿外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乳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