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是尿毒症吗?如何区分两者

肾小球肾炎不是尿毒症,但严重或长期未控制的肾小球肾炎可能进展为尿毒症。两者可通过病因、症状及肾功能指标区分,主要差异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疾病阶段。
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炎症性损伤,常见于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代谢异常。尿毒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表现,由多种慢性肾脏病导致肾功能丧失90%以上。前者为局部病理改变,后者为全身性代谢紊乱。
肾小球肾炎早期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能伴有乏力。尿毒症则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贫血、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提示多器官功能衰竭。前者症状局限,后者涉及全身系统。
肾小球肾炎患者肌酐和尿素氮可能轻度升高,但肾小球滤过率通常大于60ml/min。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伴随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数据是区分的关键依据。
肾小球肾炎属于慢性肾脏病1-3期,通过治疗可能稳定或逆转。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5期,需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前者有可逆性,后者需终身替代治疗。
肾小球肾炎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胶囊)控制炎症,配合降压药(如缬沙坦胶囊)。尿毒症需规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最终需肾移植手术。
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是预防肾小球肾炎恶化的关键。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肾毒性药物。出现持续水肿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尿毒症患者需严格遵循透析方案,注意水分和钾摄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