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有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多汗、生长发育迟缓、水肿等。心力衰竭通常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贫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患儿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活动或哭闹时加重,可能出现鼻翼扇动、肋间隙凹陷等呼吸困难体征。这与肺循环淤血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有关,常见于左心衰竭。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平静时的胸廓起伏次数,新生儿呼吸超过60次/分钟需警惕。
婴儿吸吮时易疲劳,单次进食量减少且进食时间延长,可能伴随进食时面色苍白或青紫。心功能不全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家长应记录每日奶量摄入,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必要时使用高热量配方奶粉。
患儿头部及躯干出汗明显,尤其在进食或哭闹时,汗液多呈冰凉黏腻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循环不良导致散热异常是主要原因。家长需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
体重增长缓慢,身高曲线低于同龄标准,运动发育里程碑延迟。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组织缺氧和代谢需求不足所致。家长应定期监测生长曲线,配合营养师制定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方案。
初始表现为眼睑浮肿,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或阴囊水肿。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是根本原因。家长需每日测量腿围,记录尿量变化,限制钠盐摄入在每日2克以下。
家长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剧烈哭闹,按时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地高辛口服溶液等药物。定期随访评估心功能分级,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心脏移植手术干预。饮食上给予易消化食物,控制液体摄入量,预防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