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通常无须用药治疗,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蓝光照射、增加喂养等方式改善。若需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片)、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或中成药(如茵栀黄口服液)。不建议家长自行给新生儿用药。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行消退,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此时只需加强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程度重,可能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常见原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溶血、遗传代谢性疾病或胆道闭锁等。蓝光治疗是首选方案,通过特定波长光线分解胆红素,治疗期间需保护新生儿眼睛及会阴部。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手段,苯巴比妥片可激活肝酶活性,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排泄,茵栀黄口服液具有利胆退黄功效,但均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大小便次数及颜色。母乳喂养者需保证每日8-12次有效吸吮,配方奶喂养应按标准比例调配。避免给新生儿穿戴黄色衣物影响观察,居住环境保持25-28℃适宜温度。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手心脚心出现黄染时,应立即前往儿科或新生儿科就诊,完善血清胆红素检测和肝胆超声等检查。特别注意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有溶血高危因素的婴儿需加强监测,任何药物使用前必须经专业医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