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癌介入手术

肝癌介入手术是通过血管或经皮穿刺途径对肝脏肿瘤进行局部治疗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肝癌介入手术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或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并局部释放药物。该方法能缩小肿瘤体积,控制病灶进展,适用于多发性或体积较大的肝癌。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射频消融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破坏肿瘤组织,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肝癌。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靠近大血管或胆管的肿瘤存在局限性。术后需通过影像学评估消融范围,可能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或肝包膜下血肿。
微波消融术通过电磁波加热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消融效率高于射频消融。适合治疗深部或血供丰富的肿瘤,单次可处理更大范围的病灶。术中需精准定位,避免损伤周围脏器,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转氨酶升高。
冷冻消融术采用超低温冷冻探头摧毁肿瘤组织,适用于邻近重要结构的肝癌。冷冻过程可视性强且能保留胶原支架,但需要全身麻醉。术后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或冷休克反应,需预防冻伤相关并发症。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将微型放射源永久置入肿瘤内部进行持续照射,适用于门静脉癌栓或术后复发灶。具有精准靶向和持续杀伤优势,但需严格防护辐射。术后要定期检查粒子移位情况,避免放射性肠炎等远期并发症。
肝癌介入术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1-2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限制脂肪摄入。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或MRI评估疗效,后续每3-6个月定期随访。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腹水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联合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可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具体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肿瘤分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