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脱臼的症状是怎样

脚踝脱臼的症状主要有剧烈疼痛、关节畸形、肿胀淤血、活动受限和感觉异常。脚踝脱臼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关节松弛、先天发育异常或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韧带撕裂、骨折或神经血管损伤。
脚踝脱臼时会出现突发性锐痛,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关节错位导致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或挤压,刺激痛觉神经末梢。疼痛在尝试活动或负重时明显加重,可能放射至足部或小腿。触摸脱臼部位会引发明显压痛,患者常因疼痛无法站立。
踝关节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踝部异常突起或凹陷。距骨可能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移位,导致足部与小腿的相对位置异常。从侧面观察可能呈现足跟过度前突或后缩,正面观可能出现足内翻或外翻畸形。关节畸形程度与脱臼方向及是否合并骨折有关。
损伤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局部肿胀,由于关节囊撕裂和周围软组织出血导致。皮下淤血多在伤后24-48小时逐渐显现,呈现青紫色瘀斑。肿胀范围可能扩展至足背和足底,严重时影响足部血液循环。肿胀程度与血管损伤情况和是否及时冰敷处理相关。
患者主动和被动活动能力均显著下降,无法完成背屈、跖屈或旋转动作。关节稳定性丧失导致尝试活动时出现异常弹响或卡顿感。部分患者可能感觉到骨块摩擦音,提示可能存在合并骨折。长期未复位的脱臼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脱臼骨端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导致足部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常见受压神经包括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神经。若伴随血管损伤可能出现足部皮肤苍白、皮温降低或脉搏减弱。神经症状持续存在可能提示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永久性损伤。
发生脚踝脱臼后应立即停止活动,用夹板或弹性绷带临时固定患肢,避免尝试自行复位。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可在损伤初期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就医前避免进食饮水以防需要紧急手术,转运过程中需保持关节稳定防止二次损伤。康复期应遵医嘱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使用护踝装置提供支撑,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评估韧带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肌力训练和平衡练习以恢复关节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