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异味要做什么检查

阴道异味通常需要进行白带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培养、妇科内诊、阴道pH值检测、阴道镜检查等检查。阴道异味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白带常规检查是诊断阴道异味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白细胞数量、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菌丝及孢子、滴虫等病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可见线索细胞和胺试验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见假丝酵母菌菌丝或孢子,滴虫性阴道炎可见活动的滴虫。检查前24小时内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
阴道分泌物培养可明确引起阴道异味的具体病原体类型及药物敏感性。当白带常规检查发现异常但无法确定病原体,或患者反复发作阴道感染时需要进行此项检查。常见培养病原体包括加德纳菌、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等。培养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妇科内诊可直观观察外阴、阴道及宫颈情况,评估阴道黏膜充血水肿程度、分泌物性状及量、宫颈有无充血糜烂等。检查时可同时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送检。内诊有助于判断感染范围及严重程度,如发现宫颈举痛可能提示盆腔炎,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阴道pH值检测是快速筛查阴道微生态失衡的辅助检查。正常阴道pH值为3.8-4.5,细菌性阴道病时pH值常超过4.5,滴虫性阴道炎pH值可达5.0-6.0。pH值检测操作简便,可与其他检查联合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检查时应避免月经期、性生活后及阴道用药后立即检测。
阴道镜检查适用于宫颈病变引起的阴道异味患者,可放大观察宫颈及阴道上皮血管形态和结构变化,发现肉眼难以识别的微小病变。检查时可进行醋酸白试验和碘试验,必要时在可疑部位取活检送病理检查。阴道镜能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指导后续治疗。
出现阴道异味时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穿紧身裤及使用护垫。日常清洗外阴时使用温水即可,无须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以免破坏微生态平衡。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按医嘱规范用药并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