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关键词: #结膜炎
关键词: #结膜炎
结膜炎通常需要进行裂隙灯检查、结膜刮片检查、泪液分泌试验、过敏原检测、细菌培养等检查。结膜炎可能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裂隙灯检查是结膜炎诊断的基础检查,通过放大观察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等病变特征。该检查可区分细菌性、病毒性或过敏性结膜炎,还能发现角膜是否受累。检查时需配合医生指令转动眼球,过程中可能有短暂强光刺激但无痛感。
结膜刮片检查需用无菌刮匙轻取结膜表面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病原体。该检查能明确细菌感染时的革兰氏染色结果,或病毒感染时的包涵体特征。检查前需停用抗生素眼药水,操作时会有轻微异物感但通常耐受良好。
泪液分泌试验通过滤纸测量泪液分泌量,用于鉴别干燥性结膜炎。将试纸悬挂于下睑缘观察5分钟浸湿长度,低于正常值提示泪液分泌不足。检查前需停用含防腐剂眼药水,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视物模糊。
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结膜炎。通过检测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的特异性抗体,可明确致敏物质。检查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皮肤试验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反应。
细菌培养需采集结膜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用于顽固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学诊断。通过菌落形态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选择,培养周期通常需要3-7天。采样前24小时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检测准确性。
确诊结膜炎后应避免揉眼,使用专用毛巾并定期消毒。细菌性结膜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过敏性结膜炎可配合冷藏人工泪液缓解症状。急性期减少隐形眼镜佩戴,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若出现视力下降、眼痛加剧或光敏感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