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病是什么疾病

白化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合成障碍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及眼睛的色素缺失。
白化病主要由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引起,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黑色素合成障碍。典型症状包括皮肤苍白、毛发呈白色或淡黄色、虹膜透明呈粉红色。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通过避光防护、视力矫正等综合管理。
眼部白化病可导致眼球震颤、斜视、畏光及严重视力低下。这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缺乏黑色素有关,可能伴随黄斑发育不良。患者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手术矫正斜视。
皮肤缺乏黑色素保护易发生晒伤,长期日晒可能诱发皮肤癌。患者需严格防晒,使用物理防晒霜,穿戴防护衣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日光性角化病,需皮肤科定期随访监测。
根据基因缺陷不同分为眼皮肤白化病和眼白化病两大类型。眼皮肤型影响皮肤、毛发和眼睛,眼型仅累及眼部。OCA1型最严重,出生即表现为雪白皮肤毛发;OCA2型在非洲人群多见,可保留部分色素。
患者可能面临歧视和心理压力,需加强社会支持。建议早期进行视力康复训练,学校教育中提供大字教材。成年后选择室内工作,避免强光环境。遗传咨询对患者婚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白化病患者需终身做好防晒保护,使用SPF50+防晒霜并穿戴宽檐帽。室内建议安装防眩光灯具,阅读时使用辅助放大设备。定期进行皮肤癌筛查和视力评估,避免长时间紫外线暴露。均衡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但无须特殊膳食补充。社会应消除对白化病患者的误解,提供平等教育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