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得引起哪些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贫血、吸入性肺炎、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大量出血可导致循环血量锐减,引发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失血性休克需立即扩容补液,必要时输血,同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长抑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出血。休克纠正后需进一步排查出血部位,避免二次出血。
慢性或反复出血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指甲脆裂等症状。贫血患者需补充硫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配合维生素C片促进铁吸收。出血控制后血红蛋白多可逐渐恢复,重度贫血需输血治疗。
呕血时血液进入呼吸道可能引发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吸入性症状。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者需支气管镜灌洗清除血块。卧床患者应保持侧卧位,避免误吸。
肝硬化患者出血后血氨升高,可导致意识模糊、扑翼样震颤等神经症状。需限制蛋白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降血氨。必要时进行人工肝支持,预防脑水肿。
休克未及时救治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呼吸衰竭等多系统损害。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等器官保护药物。早期干预可降低病死率。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饮酒等损伤黏膜因素,肝硬化患者需限制坚硬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出现头晕、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