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居住环境拥挤等。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肺部发育不完善,肺泡数量少且弹性纤维不足,导致肺功能储备较差。这类患儿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下呼吸道。早产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尤其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缺乏,增加了感染风险。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早产儿到人群密集场所。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如艾滋病患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其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这类患儿对细菌病毒的清除能力下降,呼吸道定植菌容易大量繁殖并引发感染。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建议进行免疫功能筛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存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患儿,肺部长期处于充血状态,支气管黏膜水肿且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心脏畸形导致肺循环血流增多,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病原体更容易在肺部滞留。这类患儿在冬季需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进行预防性治疗。
长期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胸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会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角化,削弱机械屏障作用。锌元素缺乏会影响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家长应保证儿童饮食均衡,适当增加瘦肉、鸡蛋、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滴剂。
家庭成员密集或居住空间狭小会增加呼吸道病原体传播机会。被动吸烟会损伤呼吸道纤毛上皮,降低局部防御功能。使用燃煤取暖且通风不良时,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会刺激支气管黏膜。改善居住条件,保持每天开窗通风,避免在室内吸烟,可显著降低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生概率。
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需从多方面入手。保证儿童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流感季节前及时接种疫苗。母乳喂养至少持续到6月龄,适时添加富含铁锌的辅食。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呻吟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恢复期可进行拍背排痰等物理治疗,促进肺部炎症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