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有的骨折类型

小儿特有的骨折类型主要有青枝骨折、骨骺骨折、骨膜下骨折、隆突骨折和弯曲骨折。这些骨折类型与儿童骨骼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如骨骼柔韧性高、骨膜较厚、骨骺未闭合等。
青枝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因骨骼柔韧性好,骨折时类似青嫩树枝折断后部分相连的状态。多发生于长骨骨干,如尺桡骨或胫腓骨。骨折处一侧骨皮质断裂,另一侧保持完整。患儿可能出现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但畸形不明显。需通过X线检查明确诊断,通常采用石膏固定治疗。
骨骺骨折发生在儿童骨骼生长板区域,根据Salter-Harris分型可分为五型。这类骨折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导致肢体不等长或成角畸形。常见于腕部、踝关节等部位,多由摔倒或运动损伤引起。患儿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损伤程度,部分病例需要手术复位固定。
骨膜下骨折是儿童特有的骨折形式,因骨膜厚且与骨皮质连接紧密,外力作用下骨皮质断裂而骨膜保持完整。常见于锁骨、胫骨等部位。临床表现可能较轻微,仅有局部压痛和轻度肿胀。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但移位不明显。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
隆突骨折多发生在儿童长骨干骺端,表现为干骺端一侧骨皮质受压后形成隆起样变形。常见于桡骨远端,多由摔倒时手掌撑地引起。患儿腕部可能出现肿胀和压痛,但功能受限程度较轻。X线检查可见干骺端骨皮质隆起变形。治疗以石膏固定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弯曲骨折是儿童特有的塑性变形骨折,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但无明显骨折线。多见于尺骨、腓骨等长骨。患儿可能仅有轻微疼痛和局部压痛,无明显肿胀。X线检查可见骨干弯曲,但无明确骨折线。轻度弯曲可自行恢复,明显变形需手法复位后固定。
儿童骨折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功能,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骨骼愈合。如发现患肢肿胀加重、疼痛加剧或出现皮肤颜色改变,应及时就医。骨折愈合期间可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