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筋膜炎症状有哪些

后背筋膜炎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牵涉痛等。后背筋膜炎通常由长期劳损、姿势不良、受凉、外伤、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后背筋膜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酸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肩胛区、脊柱旁或下背部。疼痛在晨起或久坐后加重,适度活动后可暂时缓解。寒冷潮湿环境可能诱发疼痛加剧。疼痛可能与筋膜局部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有关。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由于炎症刺激和肌肉保护性痉挛,患者可能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体困难等症状。梳头、系扣等日常动作可能受限。这种情况与筋膜粘连、肌纤维缩短有关。建议进行温和的拉伸运动改善柔韧性,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痉挛。
触诊时可发现患处肌肉呈条索状僵硬,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长期肌肉紧张可能导致姿势代偿性改变,引发颈椎或腰椎不适。这种情况与γ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有关。除热敷外,可尝试低频脉冲电治疗,必要时使用复方氯唑沙宗片改善肌张力。
在筋膜附着点或肌肉起止点处按压时,可能触及明显压痛点,严重者会出现跳跃征。常见压痛点多位于肩胛骨内上角、胸腰交界处等部位。压痛反应与局部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相关。压痛点封闭治疗可能有效,需由医生操作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肢放射痛或肋间神经分布区不适,易与心绞痛、胆囊炎等内脏疾病混淆。牵涉痛发生机制与筋膜张力改变刺激脊神经后支有关。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时,应先排除心血管疾病,确诊后背筋膜炎后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筋膜松解术。
后背筋膜炎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工作间隙可进行扩胸运动、猫式伸展等动作放松背部肌肉。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颈部下方可放置记忆棉枕维持生理曲度。冬季注意背部保暖,可穿戴远红外护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方面适当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其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肢体麻木等神经症状,应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