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吹出“空调病”,千年古方来防治

盛夏酷暑,空调成了“续命神器”,但长时间吹空调,不少人会出现鼻塞头痛、脖子肩膀僵硬、胃口变差、没精神,甚至拉肚子等症状,这很可能是“空调病”找上门了。
什么是“空调病”?
“空调病”是指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等,也称为“空调综合征”。
“空调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怕冷无汗、头痛身重、胸闷烦躁、疲倦乏力、关节疼痛,甚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吹空调为什么会得“空调病”?
从中医角度看,“空调病”是特殊时令下的外患内忧——外寒内湿。外面烈日当空,毛孔大开散热排汗,进入低温空调房,寒气乘虚而入,导致出现头痛、感冒、关节疼痛等症状;同时,夏天湿气重,空调房空气不流通,湿气郁结于中焦脾胃,让人感觉胸闷、没胃口、恶心呕吐、腹泻等。
千年古方,破解“空调病”
古人夏天乘凉不当或贪食生冷,也会出现类似“空调病”的症状,古人称为“疰夏”(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的试行性热病),并总结出有效的中药方剂。对付“空调病”,核心思路是外散风寒,内化湿浊,恢复身体通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古方是“香薷散”。香薷散由香薷、厚朴、白扁豆组成。香薷辛温芳香,能驱散体表风寒湿气,发汗解表且力道温和,同时芳香化湿,调和脾胃;厚朴行气化湿;白扁豆健脾和中,祛湿消暑。“香薷散”整方散寒化湿,是古代治疗夏季“疰夏”的第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香薷散能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起居不节等引起的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等症状,连吃二服,立有神效。
《医宗金鉴》记载,香薷饮能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等症状。
复方香薷水——源于经典古方“香薷散”
复方香薷水由“香薷散”演变而来的现代中药制剂。复方香薷水以“皱叶香薷”为君药,藿香、紫苏为臣药,佐以歪叶兰、厚朴、豆蔻、木香,甘草和生姜为使,全方有解表散寒、化湿、醒脾和胃功效,比古方“香薷散”用药种类和用药量更多,药效更强,且不需要熬煮,使用方便。
当我们需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可以喝一支复方香薷水预防“空调病”,如吹空调太久,出现“空调病”症状,也可服用复方香薷水来进行治疗,快速缓解头痛昏重、胸闷烦躁、疲倦乏力及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空调病,还需注意哪些?
温度别太低:空调温度设置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感觉凉时,及时加件薄外套,护住后颈、肩背、腹部和脚踝。
定时通风换气:密闭空调房空气污浊、湿气重,每隔2-3小时开窗通风10-15分钟,让新鲜空气进来。
避免冷风直吹:调整空调风向,别让冷风对着头、颈、背直吹。
多喝温水:补充水分,有助于新陈代谢和排湿。
适当活动:久坐办公室,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一下,伸伸懒腰,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有节:空调房待久了,脾胃功能易弱,少吃生冷寒凉、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空调病根源在于“外寒内湿”,理解了这个原理,就能更科学地预防和应对。记住关键点:避风寒、常通风、护脾胃、巧调理,善用中药如复方香薷水防治“空调病”,既能享受空调清凉,又能守护健康平衡,舒舒服服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