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痢疾是什么症状

肠道痢疾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肠道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等类型。
肠道痢疾引起的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以下腹部为主。腹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有关,常伴随肠蠕动增强。腹痛发作时可采取蜷缩体位缓解,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腹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肠道痢疾的腹泻特征为频繁排便,每日可达10-30次,初期为稀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腹泻可能与肠道黏膜溃疡形成有关,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急迫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这与直肠炎症刺激有关,导致直肠敏感性增高。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保持肛门清洁,可使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
黏液脓血便是肠道痢疾的典型表现,粪便中混有黏液、脓液和血液。这与结肠黏膜炎症、坏死和溃疡形成有关。出现脓血便时应留取标本送检,明确病原体类型,指导针对性治疗。
肠道痢疾可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热多为中度热,可能与细菌毒素吸收有关。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肠道痢疾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发病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摄入乳制品、高纤维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餐具消毒。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治疗。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