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有腹胀、腹痛、呕吐、排便排气减少、腹部包块等。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但未完全中断,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
腹胀是肠内容物淤积在梗阻部位近端导致肠管扩张的表现。患者会感到腹部膨隆不适,触诊可发现腹部张力增高。肠鸣音初期可能亢进,后期逐渐减弱。这种情况需禁食并留置胃肠减压管,医生可能开具乳果糖口服溶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腹痛多呈阵发性绞痛,由肠管蠕动增强试图克服梗阻引起。疼痛部位与梗阻位置相关,脐周痛常见于小肠梗阻,左下腹痛多见于乙状结肠梗阻。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出汗等。治疗需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
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出现粪样物,提示低位梗阻。反复呕吐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进行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维持内环境稳定。梗阻解除前应绝对禁食,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是典型表现,但部分患者仍可有少量排气或稀便排出。需通过腹部X线平片检查确诊,特征性表现为肠管积气扩张伴气液平面。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甘油灌肠剂辅助排便。
腹部触诊可能及条索状包块,常见于肠套叠、肿瘤等机械性梗阻。伴随症状包括贫血、体重下降等。需通过CT或肠镜检查明确病因,肿瘤引起的梗阻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医生可能开具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
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症状缓解后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食用粗纤维食物。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适度运动促进肠蠕动,出现腹痛腹胀加重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预防肠粘连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