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早期的症状及治疗

肠梗阻早期可能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
腹痛是肠梗阻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多呈现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胀痛,疼痛部位与梗阻部位相关。小肠梗阻时脐周疼痛明显,结肠梗阻则以下腹部疼痛为主。腹痛发作时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转为肠鸣音减弱。轻度肠粘连引起的腹痛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若由肠扭转导致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
腹胀因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导致气体液体积聚,腹部膨隆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低位梗阻时全腹均匀膨隆,高位梗阻可能仅上腹部膨出。查体可见腹部叩诊鼓音明显,听诊肠鸣音高调金属音。早期可尝试使用甘油灌肠剂促进排气,若为肿瘤压迫需行病灶切除手术。
呕吐物性状具有定位价值,高位梗阻早期呕吐胃内容物,后期出现胆汁样物;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且含粪渣。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维持内环境稳定。麻痹性肠梗阻可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肠蠕动恢复。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但梗阻初期可能排出梗阻远端残留粪便。不完全梗阻时仍有少量排气排便。早期可使用开塞露刺激直肠排便反射,若为粪石堵塞需行灌肠治疗。需注意与便秘鉴别,肠梗阻多伴随其他典型症状。
早期可能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表现,后期出现发热、心率增快等感染征象。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腹部X线显示肠管扩张伴气液平面。水电解质紊乱时可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感染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患者应绝对禁食直至症状缓解,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渣饮食。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需警惕肠粘连,出现持续腹痛腹胀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