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介绍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膜组织增生并向角膜延伸,形成三角形翼状病变。翼状胬肉可能与紫外线暴露、长期风沙刺激、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部异物感、充血、视力下降等症状。
翼状胬肉的发病与长期紫外线暴露密切相关,户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风沙、粉尘等环境刺激可导致结膜反复损伤,诱发纤维血管增生。慢性结膜炎或干眼症患者因眼表炎症持续存在,可能加速胬肉形成。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聚集现象较明显。
早期表现为睑裂区结膜充血肥厚,逐渐形成三角形纤维血管膜向角膜生长。患者常有眼部干涩、异物感,在胬肉侵及角膜时可能出现散光性视力下降。进展期胬肉可遮盖瞳孔区,导致严重视力障碍。部分病例伴随眼红、畏光等刺激症状。
根据进展程度可分为静止期和进展期胬肉。静止期胬肉头部平坦呈灰白色,血管稀少;进展期胬肉充血明显,头部隆起呈胶冻状。按解剖位置分为鼻侧型和颞侧型,其中鼻侧型占绝大多数。特殊类型包括复发性胬肉和假性胬肉。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明确胬肉范围及角膜受累程度。角膜地形图有助于评估散光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观察胬肉对角膜基质的浸润深度。需与睑裂斑、结膜肿瘤等疾病鉴别。对于生长迅速的胬肉应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小范围静止期胬肉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进展期需手术切除。常用术式包括单纯切除术、自体结膜移植术、羊膜移植术等。术后可短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预防感染,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复发。紫外线防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翼状胬肉患者应避免强光刺激,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持眼部清洁,减少揉眼等机械刺激。术后定期复查,监测复发迹象。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出现眼部不适加重或视力变化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