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该怎么治疗

黑色素瘤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方式治疗。黑色素瘤通常由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免疫抑制、痣细胞异常增生、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手术切除是早期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病灶局限且未发生转移的情况。医生会根据肿瘤厚度和侵犯深度决定切除范围,可能需要配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需定期复查皮肤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迹象。常见术式包括广泛局部切除术和莫氏显微描记手术。
针对BRAFV600E突变阳性的晚期患者,可使用维莫非尼片、达拉非尼胶囊等靶向药物。这些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突变蛋白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生长信号通路。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突变状态,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异常和发热等不良反应。
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等PD-1抑制剂可激活T细胞免疫功能。适用于无法手术的III-IV期患者,能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常见副作用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结肠炎,需定期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粪便潜血。
对于脑转移或骨转移病灶,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缓解症状。放射线能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控制局部病灶进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肤放射性皮炎,需使用无刺激性护肤品保护照射区域皮肤。
达卡巴嗪注射液等化疗药物可用于多发转移的姑息治疗。通过干扰细胞分裂过程抑制肿瘤增殖,但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需配合止吐药物和升白细胞治疗,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
黑色素瘤患者日常需严格防晒,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穿着防晒衣物并使用广谱防晒霜。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定期自我检查皮肤新发色素性皮损,记录原有痣的大小形态变化。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皮肤镜、超声和CT等检查,终身随访监测复发转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