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科主要看什么病

小儿消化科主要看婴幼儿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乳糖不耐受等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与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饮食不当或先天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发现症状后及时就医。
婴幼儿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干燥,避免红臀发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可能与进食过快、食物过敏有关,表现为餐后腹胀、嗳气或早饱感。建议家长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喂养,避免油腻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调节胃肠功能。
肠套叠多发于4-10个月婴儿,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需紧急就医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孩子突然出现蜷缩哭闹伴呕吐时,应立即送医。
先天性巨结肠是胚胎期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期即可表现为腹胀、排便困难。确诊需通过直肠活检,手术治疗是根本方法。家长需配合医生做好术后扩肛护理,定期随访排便功能恢复情况。
乳糖不耐受患儿因缺乏乳糖酶导致腹泻、肠鸣,大便酸臭带泡沫。建议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可补充乳糖酶改善症状。家长需观察记录饮食反应,避免含乳糖的辅食添加过早。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性状、食欲和精神状态。出现持续呕吐、血便、脱水等症状时须立即就诊,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饮食应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可早期发现消化系统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