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肠瘘的症状是什么

膀胱结肠瘘的症状主要有尿液中混有粪便或气体、排尿疼痛、反复尿路感染、下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膀胱结肠瘘是指膀胱与结肠之间形成异常通道,导致尿液与粪便相互混合,可能由炎症、肿瘤、外伤或手术并发症等因素引起。
膀胱结肠瘘患者尿液可能出现浑浊、带有粪渣或气泡,严重时尿液呈现粪水样。这种症状与瘘管导致结肠内容物进入膀胱有关,可能伴随明显异味。患者排尿时可能观察到尿液颜色异常或漂浮物,需与普通尿路感染鉴别。若出现此类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尿液检查及影像学评估。
排尿时可能出现下腹部或会阴部灼热感、刺痛感,尤其在瘘管合并感染时更为明显。疼痛可能与尿液刺激瘘管周围组织或继发膀胱炎有关,部分患者会伴随尿频尿急。临床需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结石或间质性膀胱炎。疼痛持续加重时需警惕脓肿形成的可能。
由于肠道细菌通过瘘管进入膀胱,患者易发生耐药性尿路感染,表现为发热、尿常规异常或血尿。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道菌群,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感染反复发作并可能上行至肾脏,导致肾盂肾炎。需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
患者可能感到持续隐痛或坠胀感,尤其在排便或膀胱充盈时加重。不适感源于瘘管周围炎症刺激或局部粘连,部分病例可触及包块。需与肠梗阻、盆腔炎等疾病鉴别。伴随肠蠕动异常时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严重者出现肠鸣音亢进。
长期营养吸收障碍或慢性感染可导致消瘦乏力,多见于恶性肿瘤或克罗恩病继发的复杂瘘管。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全身表现。需评估是否存在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或肿瘤消耗,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膀胱结肠瘘患者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以稀释尿液,减少刺激症状。饮食宜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加重肠道负担。注意会阴清洁,预防继发感染。所有疑似症状均需通过膀胱镜、CT造影等检查确诊,根据病因选择手术修补或抗炎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复发,恶性肿瘤相关瘘管需配合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