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

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创导管技术对心脏或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脑血管球囊扩张术等。
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核心在于利用导管从外周血管进入目标部位。医生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穿刺点,通过导丝引导将导管送至病变区域。该技术可实时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观察血管情况。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能快速植入金属支架撑开血管;针对脑动脉瘤可采用弹簧圈栓塞术防止破裂出血。这类治疗的优势在于创伤小,多数患者术后仅需局部压迫止血,恢复期明显短于传统开胸或开颅手术。
接受心脑血管介入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在发病12小时内实施支架手术,可显著降低心肌坏死面积。脑血管介入则适用于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且有脑缺血症状者。但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造影剂过敏或靶血管解剖复杂的患者需谨慎选择。术后需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并定期复查血管造影评估治疗效果。
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饮食需控制钠盐和脂肪摄入,维持血压血糖稳定。出现穿刺处血肿、肢体麻木或胸痛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需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凝药物,并戒烟限酒控制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