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肠炎的症状

化脓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化脓性肠炎可能由细菌感染、肠道缺血、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或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结合肠镜检查及实验室结果确诊。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呈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化脓性肠炎患者常因肠道黏膜溃疡和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若腹痛伴随腹膜刺激征,需警惕肠穿孔可能。临床常用蒙脱石散、颠茄片、匹维溴铵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脓血,严重时呈洗肉水样便。肠道化脓性炎症导致黏膜渗出增加、吸收功能障碍。需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必要时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或消旋卡多曲颗粒控制腹泻。
体温可达38-40℃,多由细菌毒素入血或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发热前可能伴随寒战,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或物理降温,但需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粪便中可见黄色脓液和新鲜血液,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此症状提示肠道黏膜深层溃疡及血管损伤,需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鉴别。治疗需联合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并配合康复新液修复黏膜。
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粪便排出,因直肠炎症刺激排便感受器所致。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长期蹲厕可能加重肛周水肿。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症状,严重时使用美沙拉秦栓剂或氢化可的松栓局部治疗。
化脓性肠炎患者应选择低渣、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蒸蛋羹、鱼肉泥等,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预防脱水性休克。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腹部可热敷缓解痉挛。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