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萎缩性胃炎到底严不严重

浅表萎缩性胃炎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轻度病变,少数可能进展为更严重的胃部疾病。浅表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表层炎症伴腺体轻度萎缩,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相关。
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或食欲减退,胃黏膜损伤较表浅,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此时病情相对稳定,定期随访即可。
若未及时干预,长期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持续胃黏膜损伤可能加重腺体萎缩,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少数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这类病理改变可能增加胃癌发生风险,需通过胃镜活检密切监测病变程度。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规律进食并减少腌制食品摄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伴有明显症状者可短期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出现消瘦、黑便等预警症状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