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胸是怎么引起的

儿童气胸可能由外伤、肺部疾病、先天发育异常、剧烈运动或医源性操作等原因引起。气胸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胸部直接撞击或肋骨骨折可能刺破肺组织导致气胸。常见于跌倒、车祸等意外,患儿可能出现局部淤青、压痛。需立即制动并拍摄X线片,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药物可选用头孢呋辛酯颗粒预防感染。
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可能破坏肺泡结构引发气胸。患儿常伴有发热、咳痰等原发病症状,胸部CT可见肺大疱。需治疗原发病,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化痰,配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抗感染。
马方综合征、先天性肺囊肿等疾病患儿肺组织脆弱易破裂。这类患儿多有家族史或生长发育异常,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日常需避免剧烈活动,急性发作时需紧急穿刺排气。
潜水、举重等憋气动作可能使肺泡内压骤增导致破裂。多见于青春期儿童,症状较轻时可卧床吸氧观察,严重者需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减轻炎症反应。
胸腔穿刺、机械通气等操作可能意外损伤胸膜。术后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同时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家长发现儿童突发呼吸困难时应立即保持患儿半卧位,避免慌乱移动。恢复期需保证营养摄入,适量补充乳清蛋白粉促进组织修复,三个月内禁止参加竞技性体育运动。定期复查胸片直至肺组织完全复张,若反复发作需考虑胸膜固定术治疗。